竹笋怎么种植出来的,竹笋种植新技术视频

花植百科083

内容一览:

竹笋种植技术

竹笋是一种重要的保健食品,那么你们知道应该如何 种植 竹笋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竹笋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竹笋种植技术

1竹种选择:目前适合我市栽培的优良笋用竹种有乡土竹种信阳桂竹、毛竹,引种竹种有红壳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高节竹、雷竹。

竹笋怎么种植出来的,竹笋种植新技术视频,第1张

2造林

2.1造林地选择及整地:应选择土层厚60公分以上、疏松、透气、肥沃、保水性能好的沙壤土、乌沙土、黄棕壤,充分利用排灌条件较好的平原、河滩淤地、山脚缓坡地、房前屋后空地、农村菜园周围等处造林,山区应在海拔300米以下、坡度15度以下背风向阳的南坡或东南坡,土壤条件好的,也可扩大到20-25度的坡地。造林前整好地,每亩挖穴60-100个,穴规格为60×40×40公分,株行距3×3米,平地每隔10米开一条25×30公分的排水沟。对20度以上坡地可实施带状整地,带宽4 -7米,带间距3 -4米。

2.2造林时间及 方法 :我市宜在春季2-3月或秋冬季10-11月造林。选择1-2年生、胸径2-4 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竹子作为母竹,生长于林地边缘的新竹为理想。起苗时保留鞭长15-25cm,带土球20kg以上,以草绳包扎。起苗后砍去顶梢,适当修剪,留枝4-7盘。装车时从车厢尾部开始一株一株斜放,蔸互相靠紧。栽植时先平整穴底,每穴回填表土与腐熟有机肥拌匀作底肥,至穴深15-20公分放入母竹。有少数母竹竹秆与竹鞭是不垂直的,这时要让竹鞭在穴内平直舒展,而不强求竹秆直立。填土踏实,根盘下部一定不能留空隙,以利鞭土密接,栽后浇水封土。栽植于风口处的竹子,应采用支架固定。

3幼林期竹林的抚育管理:

3.1水分管理:造林的头两年,应十分注重水分管理。长期干旱要浇水:坡地围绕母竹挖环状沟浇透水后封土,平地在行间挖浅沟灌水后覆土。同时,可在林间套种花生、大豆等农作物,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夏季降雨集中时,一定要及时清沟排水,以防竹子积水死亡。

3.2除草施肥:施肥量要逐年增加。肥料种类根据需要而选择,3月、6月施速效肥,如氮肥、复合肥等;9月施缓效肥,如腐熟饼肥、农家肥、人粪尿等。施肥方式:头一、二年竹鞭伸长不远,可围绕竹株开环状沟,均匀施入肥料后覆土,。从第三年开始,竹林密度增大,采用撒施,配合松土将肥料埋入土中。

3.3留笋护竹:为促进竹林郁闭,对前二年所出竹笋,要全部保留,严禁采笋和牲畜为害。第三年如果出笋较多,可挖除小笋、虫笋,保留壮笋。另外,根据我们的 经验 ,后期长出的笋因营养不良,一般长不成竹子,可以挖掉,一是减少养分消耗,二是能增加经济效益。

3.4培土(覆土):竹鞭分布太浅,往往只能长出小笋。在9月份第二次施肥后再覆盖一寸土,既能改良土壤,又能提高春笋的鲜嫩度。

4成林的抚育管理技术:成林阶段的管理管理重点是调整竹林结构、改善竹林环境条件、创造良好的土、肥、水、气条件入手,使竹林密度维持在800~1000株/亩、竹子平均胸径3~4cm,分布均匀,大小基本一致。具体要点如下:

4.1适时留养、合理挖笋:为使竹林永续经营,年年丰产,就必须每年留养一定数量的新竹,作竹林再生产的基础,因此笋期必须处理好挖笋与留笋长竹的关系。一般每年五一节前后开始留养,每亩留200-300株。挖笋方法:当笋出土10~15公分时,沿竹笋周围刨开泥土,从竹笋与竹鞭接点处切断,不要切断竹鞭。每2—3天挖一次。退笋是指生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自然死亡的竹笋 ,识别退笋是在早晨看竹笋尖上有水珠存在的是好笋,而没有水珠的即为退笋,对退笋应及时挖除以免影响食用。

4.2深翻松土,改善土壤:每年 6月深翻松土,挖除老鞭、竹蔸,深翻时即使鞭段有损伤,也可很快抽发新鞭,促发岔鞭。对林间空地增施有机肥,利用竹鞭趋松趋肥性诱来嫩鞭,使竹林地下系统分布均匀。

4.3 砍除老竹,更新竹园: 6—7年生的竹子,生产力已衰退,应及时除去。可结合6月份松土,将老竹连蔸挖去,保留少量4—5年生竹,1—3年生竹占70%以上,伐竹的枝叶好留盖林地,增加养分。为便于识别竹子年龄,可对当年新竹标号。对于冬季雪害严重地段的竹林,在新林完成放枝展叶后的6月份,可对竹子斩梢,每株留枝12—15档。老竹园更新复壮可采用带状伐竹深垦作业法:把竹园划成宽2—3米的林带,隔带砍去带上竹子,深垦50公分,把新老鞭都挖出,施入有机肥,拌匀复土,2—3年后带上长出新竹,再伐去保留带的竹,按同样方法处理。

4.4 加强肥水管理:依竹林的年生长节律,每年施肥四次:,2—3月份施长笋肥,挖笋后每穴施尿素10克,每亩25—60公斤。6月份施长鞭肥,每亩施尿素50公斤,结合松土施腐熟厩肥1000公斤。8—9月份施催芽肥,每亩施复合肥100公斤或人粪尿液肥,天旱时结合浇水施入,或撒施浅削入土,或开沟施入复土。11月—次年2月份施孕笋肥。我市降雨正常年份,一般不需浇水,但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会导致地下茎生长不良,竹鞭节短缩,鞭芽不齐,有条件的应对竹林进行灌水。

5笋用竹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5.1竹丛枝病:其症状为:变态丛生的细枝簇拥在一起,象鸟巢一样挂在竹枝间。发现后及时剪除病枝烧毁,可有效阻止传染。该病在管理粗放的竹林中常有发生,应经常保持竹林通风透光。

5.2竹织叶野螟:又名竹螟虫、竹苞虫,是对笋用竹为害严重的食叶害虫。发生于6-9月,每年繁殖二代。主要吃新竹的嫩叶。其幼虫能吐丝将竹叶卷起,在虫苞内取食并排出锯末状粪便。防治方法:发现成虫开始产乱卵时,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喷施于竹叶。竹林郁闭后,其抗虫能力也有所增强。另外,每年9-10月清除林地杂草,可以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减少次年虫害的发生。

5.3竹笋泉蝇:是重要的食笋害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30日至5月10日。其成虫类似小苍蝇,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在笋体内孵化成蛆状幼虫,聚集于笋体内取食笋肉,被害竹笋无食用价值。防治方法:于出笋前半个月,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均匀喷洒林地,可杀灭部分成虫;如出笋后发生,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拌鲜笋片撒于竹林内可诱杀成虫。

5.4竹笋夜蛾:发生高峰期同竹笋泉蝇。其成虫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幼虫在笋体内孵化成长,体长2.5-4.0cm,虫头橙红色,体紫褐色。一般一虫为害一株竹笋。笋尖被虫咬秃,笋体上有多个小孔,孔中有蜂蜜状分泌物排出,有蚂蚁聚集取食。剥开竹笋箨叶,发现笋体上有多处被蛀食,一般从上部向下部取食。被害较轻者仍在继续生长,可以采食;严重者笋体开始腐烂。防治方法同竹笋泉蝇。

竹笋种植要点

1、土壤选择。土壤的质量和酸碱度直接影响竹笋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要选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性好、保水性能强,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为宜。避免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的重粘土或石砾多的土地。

前茬种过番茄、甜菜、苜蓿、辣椒等农作物的地块也不宜种植竹笋。

2、幼苗定植。定植前,先深翻整平土地,按1.2-1.5米的行距开南北方向水沟,沟宽30-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根据当地气候,约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当竹笋苗龄达60-80天、具有4-5根健壮苗、株高15-20厘米时方可移栽定植。定植时行距135-150厘米、株距30-35厘米。幼苗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并压实。随着竹笋苗的生长,逐渐将定植沟填平,竹笋苗深度一直保持在距地面10-15厘米。

3、适时浇水。一般定植后7-10天浇1次稀粪水,以利活根缓苗。为保证植株正常生长,以后每隔一周左右浇1次水,确保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若遇干旱天气时,3-5天便要灌水1次,要让土壤随时保持一定湿度。

4、勤施追肥。竹笋好肥,在定植初期,应采取淡肥勤施,促进嫩苗早发。在生长期,为促进其生长发育提供足够养份,这时应追施少量速效肥,可亩施三元复合肥10-20公斤;随着苗株长大,要增加追肥次数和追肥量,促使植株粗壮,根盘扩大。成熟期,可亩施腐熟淡粪水、草木灰,含钾、磷、钙等有机生物肥复合肥250-350公斤。

竹笋种植注意事项

1、土壤选择。土壤的质量和酸碱度直接影响竹笋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要选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性好、保水性能强,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为宜。避免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的重粘土或石砾多的土地。

前茬种过番茄、甜菜、苜蓿、辣椒等农作物的地块也不宜种植竹笋。

2、幼苗定植。定植前,先深翻整平土地,按1.2-1.5米的行距开南北方向水沟,沟宽30-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根据当地气候,约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当竹笋苗龄达60-80天、具有4-5根健壮苗、株高15-20厘米时方可移栽定植。定植时行距135-150厘米、株距30-35厘米。幼苗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并压实。随着竹笋苗的生长,逐渐将定植沟填平,竹笋苗深度一直保持在距地面10-15厘米。

3、适时浇水。一般定植后7-10天浇1次稀粪水,以利活根缓苗。为保证植株正常生长,以后每隔一周左右浇1次水,确保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若遇干旱天气时,3-5天便要灌水1次,要让土壤随时保持一定湿度。

竹笋是怎样生长的?是播撒种子还是栽秧

竹笋生长方式如下,竹笋种植的时间是每年清明前后,竹苗最好放在长流水中浸养,待长出新根,才栽种为佳。种植时将竹蔸平放,竹杆与地面成45°-60°角,基部芽眼水平朝向两旁,保持根系舒展,回填松土,压实,深度以竹蔸离土面15-20厘米为宜,植后在竹苗顶部竹节内灌水,并盖上草皮土,淋足定根水。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天旱,每2-3天要浇水一次。雨天要做好排水防涝,加强管理,防止人畜摇动,发现病虫应及时防治。

(1)竹笋的形成:竹笋在地下阶段生长慢、时间长,有的竹种还跨越两个年份。从夏末秋初,壮龄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开始萌发分化而为笋芽。笋芽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增殖,进一步分 化形成节、节隔、笋舞、侧芽和居间分生组织,并逐渐膨大,与竹鞭成20°~50°的角度向外伸长,同时笋尖弯曲向上。

初冬,笋体肥大, 笋撑呈黄色,被有绒毛,称为冬笋。从浅鞭长出的冬笋,有的在冬季开始破土露尖,可以挖掘食用。冬季低温时期,竹笋处于休眠状态, 到了春季来临,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春笋。

春笋的笋释为紫褐色,有黑色斑点,满生粗毛,状似猫头,所以 毛竹又叫猫头竹。 中、小型散生竹的笋芽萌动分化较迟,一般都在秋后冬初或来年初春,所以竹笋在土中生长时期较短。早竹笋比毛竹笋出土早, 哺鸡竹竹笋的出土约与毛竹笋同时。这些竹种在冬季或早春已具 有竹笋雏形。至于比毛竹笋出土晚的竹种,如刚竹、淡竹、晚竹等,大部分竹笋是在当年春季发育起来的。

(2)影响发笋的因素:竹林发笋因竹种、气候、土壤和经营管理的不同而有差别。毛竹笋体大、发笋量小,即在大年每1,000m2也不过500~600株。中、小型散生竹,如刚竹、淡竹、水竹、桂竹、哺鸡竹等的笋较小,年发笋量差别不大,每1,000m2可达1,000株以上。

在孕笋期间,遇上久晴不雨的干旱气候,会影响笋芽的分化形成,从而影响来年或当年的出笋量。例如江苏宜兴地区,1967年的降水量是10年来的最低水平,尤其是6~10月孕笋期间的总降水量只有263.5mm,为近10年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42%,使得1968年为大年的毛竹林的发笋量显著下降,造成大幅度的减产。 在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高、郁闭度大的材用竹林,一般出笋数量不多,退笋率也相当低。但笋体粗大健壮,长势很旺,成竹质量高。土壤肥厚湿润,郁闭度小的笋用竹林,采取钩梢、挖笋、松土、施肥等措施,竹笋产量高,笋体也大。至于瘠薄土壤上的稀疏竹林,出笋数量多,但细小孱弱,退笋率高。不论是哪一种竹种竹林,在强度砍伐或挖断竹鞭后,都会出现大量的弱小竹笋,大部分败退死亡, 小部分长成细小竹子。很显然,竹子生长的顶端优势很强,控制着整个植物体的生长调节和养分分配。而钩梢、伐竹、挖笋、挖竹、断鞭都足以破坏这种优势,使之失去控制作用,而使处于休眠状态而具有分生能力的侧芽得以萌动起来,大量发笋。至于退笋的多少,成竹的大小,则取决于竹林地上和地下系统内养分水平的高低。

(3)竹笋出土期:散生竹的竹笋出土因竹种不同而有早退。 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早竹最早,3月上、中旬即有竹笋出上; 毛竹、哺鸡竹次之,3月中、下旬竹笋露头;淡竹笋、刚竹笋又次之, 在4月中下旬;晚竹笋最晚,迟到5月底6月初。 竹笋出土有一定的持续时期。毛竹出笋的时间较长,一般为 20~30天;中、小型散生竹的出笋时间较短,只15~20天。按竹笋 出土的数量和质量,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

竹笋是怎么长出来的

竹笋是竹子的幼芽,是从竹子的竹节的地方长出来的,它的生长过程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末期四个阶段。

1、生长初期:

竹笋是在地下生长的,刚长出时只会冒一点小芽,这时它的笋体还在土壤中继续生长,生长速度较快,每天能在土壤中长1~2cm。并且横向膨大生长较为显著,节间增长得较慢,基部各节陆续生根。

2、生长上升期:

地下部分各节间的拉长生长基本停止,竹根大量抽发,根系逐渐形成,节间生长活动从地下推移到地上,它的生长速度也会变快。这时的竹笋每天可以长10~20cm。

3、生长盛期:

竹笋会很迅速的向上直线生长,它的植株一晚上基本可以长1m左右,并且基部笋箨开始脱落,会长处侧根,上部枝条开始伸展,颜色由变为青绿色,植株触感也会变得很坚硬。

4、生长末期:

竹笋的幼竹梢部会百年弯曲,它的枝条伸展速度会加快,笋箨全部脱落,枝条长齐后,竹叶全部展放。到了最后竹笋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变慢,直到停止生长,形成新竹。

竹笋分类:

中国优良的笋用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

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

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5~7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