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发展史

农资资讯038

中国固有农作物?

小米 高粱 大豆 小麦 大米

中国农作物发展史的整理

母系氏族:半坡种植粟,菜,麻;河姆渡种植水稻.

土豆的发展史,第1张

商朝: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秦汉:西域传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

南朝:小麦种植开始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提高.

唐朝:吐蕃种植青稞,小麦,荞麦,豌豆,蔬菜种子传入西藏.

北宋:粟,麦,黍,豆从淮北传到江南,两广;越南传入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树在福建和长江中下游广植

南宋:太湖流域盛产稻米;棉花种植从闽粤扩展到江淮.

明朝:江南双季稻,岭南三季稻;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传入我国;桑 ,麻,棉广泛种植,棉布成为人民主要衣料.

爱尔兰工业发展史?

爱尔兰传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1959年设立的香农开发区是世界上首个经济特区,被誉为区域性开发的成功典范。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力发展软件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以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大量海外高新技术投资,经济结构迅速完成由农牧型转向知识型的跨越,实现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率一度高居欧盟榜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爱成为最早出现经济衰退的欧洲国家之一,2010年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被迫接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50亿欧元的援款,并实施财政紧缩政策。2011年在欧盟重债国中率先恢复经济增长,2013年12月宣布从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计划中无条件退出。

【工业】主要有电子、电信、化工、制药、机械制造、采矿、纺织、制衣、皮革、造纸、印刷、食品加工、烟草、木材加工等部门。近年来,化工、电子工程、计算机软件产业等突飞猛进,传统的服装、制鞋及皮革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家畜及其产品约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等。耕地和林地面积占整个陆地面积的75%。

【交通运输】内陆交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公路:总长9.6万公里。承担96%客运量和90%货运量。

海运:绝大多数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由海运承担。主要港口有都柏林、香农、科克等,承担着爱50%的海运任务,与英、法等国有定期班船。年吞吐量约为45300万吨。

空运:主要有都柏林、香农和科克3个国际机场。与8个国家的29个城市有定期航班。

美食起源?

中国饮食文化起源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人自古就有句俗话“名以食为天。”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饮食业随着在不断的发展着。 从食物摄取的角度讲。中国先有巢氏之名: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而后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自此奠定了人类饮食史上的一次大飞跃的物质基础。.

再后出现的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等更是发展到了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了调。自后进入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到汉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日趋丰富,这都归功于汉代中原与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从物质文化的角度讲,中国饮食文化是指原料的生产、加工和进食的方式。从精神文化的角度讲,中国饮食文化是指人们在食物原料的生产、加工和进食过程中的社会分工及其组织形式、价值观念、分配制度、道德风貌、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

中国饮食文化就是中国人在长期的饮食时间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的饮食结构中国的饮食结构中国的饮食结构中国的饮食结构:中国人的饮食生活逐渐形成了以谷物为主食,以其他肉类、蔬菜、瓜果为副食,以茶、酒等为饮料的饮食结构。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3个基本特征 1、中国饮食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身后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结构体系; 2.、中国饮食文化涉猎学科门类繁多,博大精深,堪称独秀于世; 3、中国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强大的兼收并蓄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中国饮食文化萌芽阶段的基本特点 1、在整个中国饮食文化史中,萌芽阶段的发展历程可谓最为漫长,最为艰难; 2、以火熟食和陶器发明,是中国原始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其不仅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使中国社会文明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 (三) 中国饮食文化形成阶段所取得的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