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田是什么季节的农事

农资资讯038

耕和耘的意思的区别?

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社会中,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能充分体现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活中,我们常说耕耘这个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耕与耘是不一样的。词语“耕耘”中储存了哪些农耕文化信息?

耕字比较好理解,篆文字形由“耒”和“井”组成。《说文解字》注释耕字是“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耕的本义是“犁也”,即用犁头将泥土翻松,以便下种或布秧。耒指用来翻地的犁头,井表声,“一曰古者井田”指古代的井田制,说明井在耕字中也有表意的作用。

泡田是什么季节的农事,第1张

说到耘字,没有亲自做过农活的人可能很难准确说出它的含义。耘是形声字,从耒,从云,云亦声,《广雅》解释其为“除也”,耘字本义是指除草。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把那种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古代农事活动中,耕与耘都不是简单的工作。每逢春季到来,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农民从地窖中取出沉睡了一冬的种子,放入温暖的水中浸泡,使其恢复活性。同时,也开始驱赶耕牛,将耕地重新翻整一新,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在没有农业机械的年代,却是十分吃力,是春耕必不可缺的步骤。

水稻插秧后,要时时照顾苗情。耘田这道工序至今还很难完全用机器来取代,而且耘的工作伴随水稻的生长过程,需要进行多次,古时的耘包括一耘、二耘、三耘。诗中写道:“莫教稂莠败嘉禾”,道出了耘的目的,这里稂和莠都是形状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耘田的时节正值一年之中最热的小暑和大暑,最是难熬,农人往往需要在烈日下暴背炎蒸。诗中说“解衣日炙背,戴笠汗濡首”,“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农人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

随着使用,耕与耘组合成词语“耕耘”,泛指农耕之事。《荀子》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浸种、耙耨、插秧、灌溉、收刈、持穗、舂碓……农耕之事远比耕、耘复杂得多。对于农人来讲,一年四季都有那个季节该干的活儿——农人与土地、农作物,在无数个节气轮换间彼此心心相印:侍候庄稼的那双手,干裂粗糙,却沾满谷花麦香;每一棵嫩绿的秧苗,在那双干裂粗糙的手的用心照看护理下,由嫩绿到深绿、苍绿,最后变成饱满成熟的金黄,变成种田人那张黝黑褶皱的笑脸。

《论语》中说:“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农民最忙的节气?

寒露,对于种植户来说是一个比较繁忙的节气,寒露,是秋收、秋种、秋管的重要时期,南北方地理位置不同,有些地方正处于收获期,有些地方正处于播种期,也有些地方正处于管理期。

寒露节气的农事较多,本篇内容,小帮手就从秋收、秋种、秋管3个方面,和大家详细说说。

一、秋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多地正处于收获玉米、大豆、花生的高峰期,对于种植户来说,辛苦一整季,就是为了收获高产时的喜悦。小帮手所在的豫东区域村庄,以种植玉米为主,邻居家的玉米,一亩地产量达到了1300斤,种了5亩地,卖了8100块钱,达到了种地以来的最高值,不仅因为产量高,今年的玉米价格也还行。

但是,也存在产量较低的情况,今年多地雨水较多,田间出现积水,一方面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导致减产。另外一方面,还影响了收获,常见的轮式收割机无法下田收获,而履带式收割机数量少,价格也贵,一亩地150-200元。

除了粮食处于收获高峰期以外,不少地区种植的水果也处于收获期,比如柑橘、石榴、梨、葡萄等等。另外,遇到晴朗天气,也是摘棉花的时期。

二、秋种

秋天也是播种的季节,尤其是对于黄淮海地区来说,寒露是播种小麦的高峰期,“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句农谚就说明了寒露是播种小麦的最佳适宜期。

除了小麦外,寒露期间也是大蒜播种的高峰期,近2年来,随着种植大蒜收益的增加,大蒜的种植面积也有所增长。

寒露期间也可以种植多种蔬菜,根据区域不同,所种植蔬菜的种类有区别,比如南方区域,可种植蔬菜较多,土豆、莴笋、香菜、生菜、油菜、蚕豆等。对于北方区域来说,如果在大棚种植,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价格高,收益多。

三、秋管

寒露期间,对于部分地区来说,农作物正处于生长中后期,此时做好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以此来保证最终的收益。

比如,南方部分地区的晚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如果遇到长时间的低温,可能会导致空壳率增加,进而影响产量,可以提前灌溉浇水,提高地温。

对于蔬菜来说,尤其是叶菜类蔬菜,要注意病虫害防治,虽然寒露期间温度有所降低,但是,病虫害还会发生。

对于果树来说,该收获及时收获,不该收获,同样要注意病虫害的发生,比如炭疽病的预防和防治。同时,对于苹果、葡萄等果树来说,也要做好秋施基肥的工作。

综上所述,寒露节气的到来,根据区域不同,秋收、秋种、秋管也存在区域性差异,同时,也受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种植户来说,因地制宜,该收获及时收获,该播种及时播种,该管理及时管理。目的只有一个,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4月份产什么茶?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细嫩品质好,是茶中的“上品”。,雨前茶品质尚好,谷雨后立夏前的茶叶一般较粗老,品质较差。

中国的农历是每隔15天为一节气,大约3月5日左右是“惊蛰”,3月20日左右是“春分”,4月5日左右是“清明”,4月20日左右是“谷雨”,5月5日左右是“立夏”。古老的农业生产一向来以节气为农事安排的指导。茶叶生产也是一样,早发品种往往在“惊蛰”和“春分”时开始萌芽,“清明”前就可采茶。在江南茶区,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是一年中最早的茶,一斤干茶约需三万多颗嫩芽方可炒制成,通常质量都比较好,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茶水颜色嫩绿清澈,是茶中佳品。明前茶的产期因气候和地理位置不同,基本上在清明节前1天至30天之间,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明前茶就更显珍贵了。

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

下雨的时候为什么农民会去地里?

农民在下雨的时候会去地里,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照顾和保护农作物。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它提供了水分和营养,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此外,下雨后的土壤也更容易被耕作和种植。农民需要确保农田排水良好,避免水浸泡作物,同时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尽管下雨天气不便,但农民仍然需要去地里进行必要的农事活动,以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