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袋料多放石膏好吗

农资资讯042

为什么种植袋料香菇原料中要加石膏水和红糖?

加石膏主要作用是降低基质酸碱度,调节pH。加红糖是作为营养物质,为菌丝生长提供能量。

栽培香菇的木屑怎样选择?我想栽培香菇,但我们这里的木屑大都混合有松木的木屑!熟悉香菇栽培的人都知道?

生产香菇的培养料主要有阔叶林木屑占78%、麦麸子20%、石膏、红糖各占1%。在木屑料中,椴木、桦木等硬质木屑应占60%-70%,这样,培养料中有充足的营养,利于后几潮出菇。

杨木、柳木等软质木屑可占30%-40%,目的是利于菌丝早吃料,降低污染,有软质木,菌丝易生长,有利于早出菇。麦麸子一定要新鲜、无霉变,以大片麸子为宜。

香菇袋料多放石膏好吗,第1张

香菇栽培技术:

栽培方式和工艺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栽培委节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

品种类型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80天出菇)、迟生种(接种后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请问毛竹的竹屑(锯灰)可以作为种植香菇的主原料吗?

光用竹屑是不行的,不透气、没营养,酸碱度偏低。

对菌种纯度要求高的话,用高温蒸过的棉籽壳。

或者,木屑加米糠或麸皮。

注意,木屑主要起保湿和通气作用,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木屑过细,通透性差。粗细搭配比例以6:4为宜。

米糠和麸皮含有金针菇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多加米糠或麸皮则发菌慢,容易产生水菇,产量低,质量差。

最好用石灰和石膏调节酸碱度。

再次一点,硬杂木的锯木屑、玉米芯、稻草粉、棉籽壳、甘蔗渣、豆秆等都可以作为主料。但不要掺杂针叶树如松、柏、杉树的锯木屑,因为在这些树的锯沫中含有多元酚和树脂成分能阻碍菌类的生长。

反正,灭菌和酸碱度是关键。

1.以锯木屑为主料的配方有:

(1)锯木屑85%,麦麸10%,豆饼粉3%,过磷酸钙1%,石膏0.5%,石灰0.5%;

(2)锯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

(3)锯木屑75%,细稻糠15%,玉米面5%,黄豆3%(泡后磨成浆),石膏1%,石灰1%;

2.以稻草为原料的配方有:

(1)稻草66%,稻糠3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

(2)稻草53%,稻糠20%,锯木屑25%,过磷酸钙1%,石灰1%;

3.以玉米芯为主料或与木屑混合的配方有:

(1)玉米芯50%、锯木屑2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料与水比例为1:(1.2~1.3)。

(2)玉米芯78%、稻糠20%、糖1%、石膏1%。

做香菇干木屑好还是生木屑好?

做香菇干木屑好

种植香菇用硬杂木木屑做培养基。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

用阔叶杂木木屑种植的香菇品质好,产量高。

用木屑、麦麸或米糠、玉米粉、石膏粉、石灰粉、蔗糖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匀晾晒,浇水灭菌。

用阔叶杂木木屑种植的香菇质好,质量高

香菇养菌的正确方法?

一、设施或设备要求 栽培设施: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产以后,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棚内打扫干净,检查修补棚膜,喷洒适量的药物予以灭菌杀虫处理。然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即可将菌袋搬到架子上。降温设备:水温空调器既可在夏季进行降温生产,也能在冬季进行升温栽培,一机两用,效果极好。

二、菌袋制作 基本配方:棉子壳1000公斤、木屑800公斤、麦麸2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3公斤、石灰粉20公斤、石膏粉10公斤。按照常规装袋、灭菌、接种以及发菌等管理。

三、菌袋转色 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即可将白色菌袋依“井”字形码放,并覆盖薄膜、草苫等,使其升温的同时,通过调节草苫和薄膜的覆盖以及夜间的揭盖,一则促使菌袋表面的白色菌丝倒伏,二来增加菌袋的温差,促使其尽快转色。

四、调温催蕾 完成转色的菌袋,经打孔及补水等处理后,即可搬入棚内,间隔5厘米左右单层排放,通过水温空调进行降温处理1-2天后,再实行高温刺激,配合棚内的水分、光照等刺激,约一周左右即有小菇蕾出现。

此后,保持常规用水,尽量缩小湿差,以保证有菇蕾源源不断地出现。该阶段的基本管理指标是: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尽量降低;空气湿度在75%-95%之间,由于香菇的菌盖较厚,而且适应较大的湿差,所以,不必担心过大的湿差会导致不良影响;通过调整棚顶的覆盖物,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300-1200勒克斯;适量的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

五、出菇管理 香菇菌袋的薄膜较厚,其菇蕾无法自行破袋而出时需人工割破薄膜。方法是在发生菇蕾的地方,用小刀片将薄膜切开,注意不要伤到菇蕾,如果管理细心,可将薄膜沿菇蕾切一圆形口,这样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发生畸形菇。从幼蕾伸出之后,就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该阶段应保持温度在20℃-25℃、湿度在75%-95%之间、约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和适当的通风。

当菌盖直径达到两厘米以上时,可对菇体直接喷施营养素。当香菇菌盖边缘仍呈下卷状态但又要展开时,即应及时采收。在一定程度上,该阶段的棚内温度和叶面施肥将决定香菇产量及其质量的高低。采用菌棒出菇的管理,较菌袋出菇更加方便,但由于菌棒裸露,出菇期间失水较多,故应加大湿度,并应给予浸泡菌棒或注水处理。香菇的采收潮次较为明显,当一潮菇采收后,菌袋的失水较为严重,故需补水、养菌,然后才能收获下潮菇。

补水的常用办法是:利用原有的沟、渠、坑或挖一土坑,内铺薄膜,将菌袋排入,离上沿约有20厘米时,铺一薄膜使其呈凹型,在凹型坑里灌满水,形成一定压力后,再向菌袋的坑里灌水,待灌满后,维持24小时,即可排水,将菌袋再摆于出菇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