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志怪体系?

农资资讯034

那就不得不提《山海经》和《百鬼夜行》了,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不仅可以看到巫师的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里面记载着大量的异兽,它们往往具有奇特的外表和神奇的力量。本书将详细为大家介绍山海经里所有神奇的异兽。

中国古代志怪体系?,第1张

《山海经》里上百种异兽,九尾狐无疑是其中最为出名的,如果把《山海经》比作娱乐圈,九尾狐无疑是影后级别的人物。

《山海经》也对她颇为青睐,《山海经》中的《南山经》篇、《海外东经》篇、《大荒东经》篇都有有关九尾狐的记载 。

《南山经》里第一次提及九尾狐:「青丘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它吼叫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能吞食人;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中妖邪毒气。」

《瑞英图谱》中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焉。而宋书《符瑞志》和《孝经》则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德至鸟兽,则狐九尾。大致意思上是说,只要君主治理好天下,人民生活好转,九尾狐就会出现给人报祥瑞。

狐在先秦时期曾被视为瑞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征、祥瑞之兆,逐渐让位于与凶恶形象、恶劣品质之象征、凶险之兆。与之密切相关,人类对狐的敬仰、认同之情与厌恶、恐惧之情,也彼消此长。

九尾狐和玄狐、白狐等最先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又是与西王母一同出现的神兽,是祥瑞于子孙兴旺的象征。

九尾狐其实是位于东方或南方的青丘这个地方原始部族的图腾物,《山海经》说它「能食人」,表明它在威胁敌人、保护本部族安全方面具有神性。

又说「食者不蛊」--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气的侵害,这显然是与九尾狐图腾信仰相关的原始巫术,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

九尾狐曾经象征子孙繁息,后世反其意,以「食人」之九尾狐为妖,六朝时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谓妲己为九尾狐,明人小说《封神榜》则更发挥其说,因而乃成为妖媚工谗的女子蔑称。在

中国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霉事发生在汉代,就是被妖精化,在「物老为怪「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狐狸不比龙凤麒麟,是很难保住它的神圣地位的。

尽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经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经,不免胡作非为,就像没成正果之前的孙猴子一样。

不过在唐代人的观念里,最厉害的天狐却仍保持着正派风范。可惜九尾狐的光荣史终究是要结束的,只不过因为它神通最大比别的狐结束得晚一些,也正因为它神通最大,当它被妖精化后也就成为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九尾狐的传说之多,让人看花了眼,除了众人熟知的苏妲己,其实九尾狐还与大禹有关。传说为治理洪水而操劳得「股无肱,胫不生毛「的大禹,他的夫人涂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所以《聊斋志异·青凤》中的老狐精自称「我涂山氏之苗裔」。

宋代《帝王世纪》里说大禹三十岁了还没有老婆,某天路过涂山,有个九尾狐前去拜访他,这只九尾狐就是他后来的妻子攸(yōu)女。

九尾狐的名声之所以出现道德背反,还是缘自它过于漂亮,漂亮过了头就有了魅惑人心的力量。我们喜欢美丽的人,却又嫉妒她的过分美丽,九尾狐被妖化成这样,也就情有可原了。

后世有人认为九尾狐可能是赤狐中的华南亚种,因为此狐的尾巴蓬大如九尾,可以参照大灵猫的异名--九节狸、小熊猫的异名--九节狼来印证,故而九尾狐可能是九节尾狐的省写。

但明显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九尾狐是否真实存在已经不重要了,她绝美的容颜,魅惑人心的力量留给人们无尽幻想创造力众多故事传说,这也许才是九尾狐存在的意义。